放假在家,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轻松。吃过晚饭,出去散步时碰见一个朋友,一见面就向我倒开了苦水:她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就念初三了。不知怎么回事,假期里,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、聊天,对家长不理不睬。最过分的是,前两天她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,谁知没说几句话,女儿就顶撞说:“我就是不知好歹,不可理喻。”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“请勿打扰”贴在上面,气得她无话可说。
这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,被孩子拒之门外的爸妈又何止这一家!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,留心身边比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象比比皆是:经常上网上到三更半夜; 故意不听话,说东偏往西;难沟通, 一说话就冲突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不得不说,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特征做功课太少。徒然火大,逮着孩子我行我素不听劝等等特征抓住不放,不深究孩子的叛逆“就里”,结果一开口就激发状况,让孩子更加反感!失去沟通良机!
第一,适时沟通,恰当引导
比如你看见孩子上网时间长了,就跑过去,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上网有多不好,有多少隐患,多不安全,孩子肯定是听不进去的,因为他(她)不就在上网吗?也没见有你说的那么邪乎呀!倒不如在某次饭桌上,一块儿看电视时,出外活动期间,给他们讲一些上网的故事,给他们以正当的引导、帮助、建议,让他们感觉到你内在的爱和关心,记住:你的爱不是武断的扼杀!
第二,先放放,冷处理
我们是大人,对各种事物、问题、是非有我们的评判标准,他们是孩子,对各种事物、问题、是非也有他们的价值取向,当面对同一个问题双方意见不一致时,不能说“我就是对的,你得听我的”,这很容易引发冲突。所以,当我们表明我们的观点后,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,可以幽默地说“暂停,我们都再想想”。这样,既可以让他们觉得咱很民主,又给自己留足时间找理由说服他你是对的。
第三,同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
有时候同龄人、好朋友的几句话会让他们受益终生。所以,当我们觉得无能为力时不妨鼓励他交些朋友,同龄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更能够去同化、影响他们,让他们“迷途知返”。
最后,这既然是“期”,就是说是短时间的行为,不能过激处理,对着干,把事情弄僵,我们应充分利用我们的智慧,和孩子一起成长。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关怀,健康融洽地度过这段“不应期”。(文/秦丽娟)
|